问题6:有些人说,增城搞挂绿湖,搞65平方公里核心区的征地拆迁,就是为了建高档的住宅区,搞房地产开发。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政府统筹65平方公里的土地不是用于全面的开发建设,70%左右的土地都是作为生态涵养用途,不改变土地的用途和性质,保留整合原有的山、水、森林、湿地、河涌,形成一个具有“湿地保护、防洪排涝、饮用水储备、农林灌溉、调节气候”等综合功能的生态湖区,是增城未来核心地带和标志性民生工程。 (2)65平方公里的土地只有30%左右(包括过去的规划建设用地)是用来开发的,在基本不增加原有建设用地规模的基础上,实施土地整理,除了用于村民集中复建安置、提留给村的经济发展用地之外,主要建设医疗、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商业等城市服务配套设施,发展生态型、低密度的产业,如总部经济、金融经济和国际食品物流园区,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通过筑巢引凤增加税收,发展民生。 问题7:有些人说,建设挂绿湖水利工程是为政府谋利。 答:(1)搞好地区建设,发展地方经济,服务民生是一方政府的责任。市委、市政府建设挂绿湖水利工程,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增强增城长远发展后劲,保护、发展好增城良好的生态环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归根结底是为了群众。 (2)挂绿湖水利工程规划建设,将会极大提升增城生态优势和投资环境,也势必会带动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政府通过增加财政收入,才能更好地保障村民、市民日常的教育、医疗、社保、社会治安、卫生保洁、自来水供应、道路建设维修、绿化建设维护等等,民生福利才能“水涨船高”。 问题8:有些人说,明星村已建成的新农村安置房(联排公寓)是危楼,是豆腐渣工程。 答:这是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的谣言。据调查了解,目前,明星村的一期安置房已入住好几年,村民对房屋的质量还是满意的。如果还持有疑问,可以到现场看,也可以请广州市国土房管部门等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做鉴定,并在报纸和网站上公布鉴定结果。 问题9:有些人说,当代人拿了征地款,没有了田地,子孙后代以后怎么办? 答:这是比较狭窄的观念。 (1)农民靠征地补偿款是富不起来、富不长远的。要致富就要靠集体经济股份制,靠留用地,靠物业资产的保值、升值,那就是回迁房、安置房。这就是留给子孙后代的东西。 (2)靠世代种田种地,农民是不能富裕的。历史证明,没有农业不行,但是单靠农业发不了财、富裕不起来。国际国内是这样,改革开放也是这样,新塘的经验也说明这一条。新塘如果没有征地拆迁,没有工业化、城镇化,哪有今天的经济局面,哪有新塘牛仔、汽车、摩托车等产业?美国已经经历了城镇化、征地开发几百年了,有没有一代比一代穷?下一代活不了?相反,这代活了,下一代活得更好。 (3)子孙后代长远发展要靠读书,靠教育,靠就业。子女不能靠征地补偿款一辈一辈养下去,会坐吃山空,这是“二世祖”的行为。要鼓励子女读书、工作,唯有接受更好的教育,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奋斗性,才是长久之道。 问题10:有些人说,我们有增江,又不缺水,为什么还要搞挂绿湖水利工程? 答:(1)增江的源头不在增城,在龙门和新丰,增城的命脉掌握在上游的新丰和龙门。 (2)我们目前不缺水但缺干净的水源,由于珠三角地区推动“退二进三”和产业转型升级,污染企业往龙门、新丰迁移,增江上游也同样面临增江水源质量变差的威胁,增江源头的水质得不到长期的保证。 (3)增江如果不是10年前建设初溪拦河坝,也没有今天增江的水面,现在增江旁建设挂绿湖,作用和效果与增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4)通过挂绿湖规划建设,对增塘水库和增城真正的母亲河——西福河也同步进行全面保护和染污治理,建设一个安全饮用水源储备库,为增城提供更加可靠而稳定的干净水源。 (5)增城虽然有山有树,但年降雨量不多。如果在城市核心区没有水库,一场大雨,水就冲掉流走,太阳出来慢慢蒸发掉,挂绿湖水库就是为了蓄水作备用。 (6)从古到今,每条村的村前都搞一个水塘,就是为了水利、储蓄水和备村民日常使用方便。 所以我们要未雨绸缪,为增城子孙后代长远的饮用水安全着想。8平方公里水面的挂绿湖承担着五大功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就是饮用水储备功能,一旦增江上游地区出现水污染事件,可紧急启用挂绿湖备用水源,为城区市民提供干净的应急水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