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卫生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部署和要求,在创文期间不断加强经营性公共场所卫生、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和医疗服务窗口的规范化管理,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改善了我市经营性公共场所的卫生环境,提高了市民的食品药品安全意识,提升了医院的就医环境和服务质量,促进了我市卫生事业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记者雷海泉 通讯员徐春丽 文/摄 -------------------------------------------------------------------------------- 执法人员检查餐饮经营单位食品安全工作落实情况。 细数 创文成果 规范经营性公共场所 创文三年来,市卫生局共出动3507人次,检查旅业、美容美发行业、游泳场馆、公共浴室、文化娱乐场所等8093间次,严格按照广东省公共场所量化分级标准实行量化评分,并根据不同场所的经营特点,提出相应的卫生要求。经过三年的努力,我市经营性公共场所卫生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卫生制度齐全,消毒措施落实,从业人员基本做到一人一证持证上岗。 在规范经营性公共场所卫生环境过程中,为切实落实工作,市卫生局成立了创文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实行网格化管理和责任制,同时,设立专门信息收集录入人员,负责创文信息的定期上报工作。在开展检查工作前期,还组织监督员对管辖范围内的经营性公共场所进行大规模的调查摸底,通过摸查,更好地掌握经营单位的具体情况,为开展创文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在开展检查过程中,对日常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按照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督促整改,对整改不落实的单位一律严惩,绝不姑息。尤其在迎“国检”阶段,市卫生局更是加大日常监管力度,实行拉网式工作方法,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大监管频次,在卫生许可证、健康证、消毒措施、场所禁烟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办理各类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557间,整治无证场所54间;对全市公共场所从业人员5341人进行体检,并督促其持证上岗,在创文冲刺阶段督办1555人,使全市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持证率达99.3%;共派发消毒登记表千余本,督促相关单位定期做好消毒登记;共督导公共场所控烟1700多家,现场粘贴禁烟标志2000多张等。此外,为了方便新塘地区群众办理业务,市卫生局在新塘设立卫生许可证和健康证的专门办理点。 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工作 创文期间,市卫生局注重加强餐饮单位食品卫生监管,实行网格化管理,责任到人,谁监管谁负责制度,将创文工作责任制落实到每位监督员身上。通过监管督促,在全市餐饮行业建立了严格的食品安全防范措施;完善了食品索证管理,建立了餐饮业原料索证验收和渊源制度,严厉查处采购、使用病死(害)禽畜及其制品、劣质食用原料、非食品原料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行为;落实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及餐饮加工、储存和供应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措施,有效防止了食品交叉污染等隐患;加大对食品及食品工用具的卫生监督抽检力度;加强对大型会议、重要活动、集体食堂的卫生监督管理。 针对小餐饮企业健康证、公用具消毒和市场售卖过期食品、假劣食品等重点问题,市卫生局及相关部门结合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工作,严格按照创文标准要求,采取疏堵、整规结合的工作方式,全面、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创文工作。 在小餐馆整治工作中,共出动执法人员355人次,检查餐饮单位652家次,发现无证单位70家,经过整治,共引导办证54家,发放临时许可证9家,提出整改意见1家,责令停业1家。其中,联合工商、城监等部门开展了专项夜间清查行动,重点对小餐馆的亮证经营情况、添加剂使用情况、消毒制度落实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行动中检查重点商业区域周边小餐馆40家,对10家存在问题的小餐馆提出了整改意见。 在开展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行动中,卫生、工商、质监部门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的监管。行动中,各部门、各镇街共出动执法人员8742人次,检查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16730家次。查处超经营范围生产销售食品添加剂案件1宗,滥用食品添加剂案件2宗 并开展“地沟油”整治工作,规范生猪养殖。 同时,市卫生局联合工商、质监等有关部门,以城乡结合部、集贸市场为重点,加强对食用油,特别是散装食用油批发零售单位以及集体食堂、食品加工小作坊、小餐馆、食品摊贩等的监督检查,全面检查进货查验、索证发票以及散装油标签标识等制度落实情况,加大监督抽检频次。期间,全市共排查食用油生产经营使用企业1267家,发现并封存无标识桶装食用油约30公斤。此外,从2011年9月6日起,市卫生局联合相关部门以石滩镇为重点,开展对使用潲水油喂养生猪的养猪场进行专项检查,共出动700多人次,整治养猪场59家,捣毁掏捞、收集潲水油窝点3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