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关键词 以新塘地区为重点加快城市发展转型,建设广州东部综合门户功能区 新塘是广州东岸和莞深港通往广州的走廊,要抓住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实施东进战略和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发展等机遇,规划建设广州东部综合门户功能区,突出交通枢纽、产业新区、宜居新城、统筹城乡四大功能,引领新塘地区优化人口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加快城市建设,整体带动增城城市发展转型升级。 以广州东部交通枢纽中心为重点,形成广州东部综合门户核心区。全力支持做好穗莞深城际轨道、广汕铁路、地铁13号线和广深铁路和谐号等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紧紧依托轨道交通,高标准规划建设2.7平方公里的广州东部交通枢纽中心,形成广州东、南、西、北四大交通枢纽之一;以广州东部交通枢纽为核心,大力发展高端商贸、现代服务业,建设5.3平方公里生产性服务业园区,形成8平方公里的广州东部综合门户核心区,提升增城开发区综合服务功能,打造广州东进战略新引擎。 推进新塘地区整体改造升级,带动城乡一体发展。按照新兴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优化相结合、新城建设与旧城改造相结合、经济发展转型与社会发展转型相结合的发展思路,推进新塘地区整体改造升级。加快新塘旧城区“三旧改造”和“退二进三”,通过深化工业布局专项规划,引导牛仔服装产业生产线转移集聚提升,调出土地规模,调出环境容量,调出发展空间,为新塘地区发展转型“减压卸载”。加强城市规划设计,明确功能分区,高标准建设一批医院、学校、公园、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提升新塘地区的城市功能。按照“安置区—社区—城区”三步走的办法,加快增城开发区核心区周边村庄搬迁安置和新塘城区城中村改造,统筹解决拆迁户和被征地农民的发展问题,增强新塘城区统筹城乡功能和增城开发区的辐射带动能力。 改造提升牛仔产业,推动产业高端发展。依托广州东部综合门户核心区,突出“新塘牛仔”的产品影响力,规划建设牛仔服装产业“研发中心、检测中心、信息交易中心”三大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打造中国牛仔“新塘标准”,引导牛仔服装产业向品牌化、高端化发展。以能耗高污染重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占地多效益低的镇村小工业园区、小工场为重点,强化对散、小、乱企业的规范管理,加大对出租屋作坊式生产企业的清理整顿;以漂染企业为重点,对直排偷排等违法行为实行“零容忍、全追究”,整体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充分利用新塘作为穗莞深黄金走廊重要节点的区位和邻近白云机场、黄埔港的交通便捷优势,借助广州东部交通枢纽中心的建设,加快区域道路交通与轨道交通和大路网的对接,以阿里巴巴集团华南电子商务物流和营运中心、中金数据华南数据中心等项目为龙头,规划建设现代物流园区,以物流带动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发展云计算、数据备份和电子商务等产业。 2、关键词 实施开发区带动战略,建设广州东部现代产业新区 以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一高端平台为核心,坚定不移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增长由依赖土地、资金、人力向依靠技术、创新和人才转型,走出一条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的现代产业发展新路。 打造重大战略性发展平台,构建“一区多园”发展格局。牢固树立“增城就是开发区、开发区就是增城”的理念,充分发挥开发区高端协调、高效服务、先行先试的体制优势,建立健全区市一体、共创共享的运行机制体制。按照“生态型、创新型,国际一流园区”的目标,加大资金筹集和投入力度,高标准推进广州电动汽车试验基地和研发创意产业园、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工业园、LED产业园、光伏产业园、电子商务产业园等发展平台建设,全面拉开开发区发展格局,带动全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广州东部现代产业新区。 发展重大战略性主导项目,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区市统一的招商引资信息平台、服务体系和标准,牢牢把握现代产业发展趋势,围绕培育发展节能环保、物联网、新一代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有针对性开展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生产力骨干项目,促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全力支持已落户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建设,不断健全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和政策支持体系,大力引进发展上下游配套企业,培育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一是依托LED外延片芯片项目,推进省市共建LED产业园,形成光电等节能环保产业集群。二是依托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太阳能电池项目和太阳能光伏基片项目,形成光伏等新能源产业集群。三是依托广汽本田增城工厂、北汽自主品牌华南整车生产基地、广汽本田研发中心以及广汽零部件系统、日立汽车系统,大力推动汽车产业自主创新,推广电动汽车应用,带动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壮大,形成高端装备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四是依托中金数据华南数据中心,形成现代信息服务业产业集群。五是依托阿里巴巴集团华南电子商务物流和营运中心,形成现代物流产业集群。 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大《关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实施意见》的落实力度,强化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服务和扶持,通过鼓励企业上市、品牌经营、自主创新、“退二进三”,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民营企业。引导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参与汽车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强与龙头项目的配套对接,不断发展壮大。加大对国有资产、公有企业的监督管理力度,整合盘活国有企业资产、资源,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和解决发展中的新矛盾,促进公有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