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家园 首页 增城旅游景点 查看内容

增城牛牯嶂景区

2010-10-1 00:02| 发布者: 增城娱乐网| 查看: 8202| 评论: 0

摘要: 白水寨景区的高峰群中,最高一座是牛牯嶂,位于派潭镇与龙门县交界,由三座超过海拨1000米的山峰组成,最高峰1084.3米,因形似水牛而得名。牛牯嶂的特点是雄、奇、险、秀。雄伟险峻的山体高大,壁立如削,千米山峰由 ...

    牛牯嶂位于我市派潭镇与龙门县交界处,由3座超过海拨1000米的山峰组成,最高峰1084.3米,因形似水牛而得名。据目测牛牯两“角”相距约1500米,“南角”由高约10米的三块垂直节理风化的石蛋并排组成。山顶是花岗岩球状风化形成的怪异石蛋和岩洞,山上岩石垂直节理风化、崩塌,形成峭壁。
    牛牯嶂景点的魅力在于“雄”、“奇”、“险”,山体高大,山势险峻,线条挺直,给人以气势壮观、挺拔、巍峨、雄伟的感觉。“险”在于其壁立如削。千米山峰由岩石垂直节理发育而成,脊高而窄。在高温和雨水冲刷的强烈作用下,山峰兀突,两侧如“百丈深渊”。“奇”即其造型奇特,形成各种形态的造型地貌。牛牯嶂东南面为向风坡,由于年降雨量大,风力强,坡度陡,除沟谷有众多巨型石蛋外,山体裸露,其中有七块裸露巨岩更是有“七仙姑巨石显百缕”的传说。

 



    山峰西北面为背风坡,可能因风力小,雨量冲刷力弱,山体的“球状风化”(即岩体表层受热胀冷缩不平衡所致)较为发育。海拔900米以上的多块巨石上出现几个或十几个有序排列的“金龟状”圆圈(处于“球状风化”缓慢过程中),这在南方各省花岗岩中较为罕见。在牛牯嶂的“南角”附近有似“马”、“龟”等像人似物的石蛋奇观。牛牯嶂顶峰尚无乔木,只有芒萁、大芒、纤毛鹅咀草、荩竹、白茅等灌丛与草本植物。由于陡峭难攀爬,花岗岩石蛋风化物仍保持原始状。

    据专家鉴定,牛牯嶂形成于早白垩系(燕山四期)地质年代,岩石多属赤红色中粒至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和中粒或斑状闪云二长花岗岩。因岩石致密坚硬,经亿万年风化、剥蚀、冲刷,而形成牛牯嶂奇观

 

12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