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动员清洁环境卫生 论坛现场 (记者陈剑婷/文 蓝健/摄)8月30日下午,我市在中新广场举办“挂绿湖 增城梦”——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卫生清洁”广场论坛。论坛上,食品卫生安全、垃圾分类、环境卫生等成为市民群众热议的几个关键问题。 自编自演节目宣传环境保护 论坛以“保护环境 创建卫生城镇”为主题的文艺表演活动拉开序幕。表演者都是该镇业余文艺爱好者,他们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大力宣传保护坏境,用实际行动支持“卫生清洁月”活动。其中舞蹈《爱在人间美,爱在家乡美》表现了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快板《全镇面貌换新装》以活泼的节奏和朗朗上口的词句宣传创卫工作;小品《全面注重卫生》紧扣社会热点和群众实际生活,把小贩、城管、群众之间的故事搬上舞台,倡导广大群众爱护环境、讲究卫生。一个个质朴真实、生动有趣的节目引发现场观众阵阵掌声。观众林先生认为:“这么‘接地气’的文艺表演,更能够感染到老百姓,让群众潜移默化地提高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地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居民关注垃圾分类 精彩的文艺表演激发了群众讨论焦点问题的热情。在与中新镇相关领导面对面交流时,群众纷纷抛出了自己的问题:“中新镇如何引导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如何搞好农村垃圾的分类处理?”、“创卫与老百姓有什么关系?”中新镇相关负责人分别从垃圾分类的紧迫性、好处、方法进行了阐述,同时表示,该镇将利用宣传海报、横幅、现场活动等宣传方式加强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让中新镇的居民早日接受、习惯垃圾分类。该镇人民应一起行动起来,按照“能卖拿去卖,有害单独放,干湿要分开”的思路,大力实践垃圾分类这项节约环保的工作。至于农村垃圾的分类处理,中新镇将学习派潭农村垃圾分类示范点的先进经验,全面推进“五场”建设和生活垃圾收集屋“一村一点”建设,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村民自觉参与垃圾分类,以改善农村“脏、乱、差”的现象,进而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中新镇目前正在争创省级卫生镇。创卫工作不是单一的政府工作,而是与群众息息相关,需要群众的大力支持和配合。通过创卫,能使中新镇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快速发展,环境卫生质量得到显著改善,生态与居住环境得到不断优化,管理与服务能力得到整体提升,居民健康卫生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彻底改变脏、乱、差的面貌,使该镇拥有碧水、蓝天、绿地,干净、整洁、有序,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加安逸、舒心。 市城乡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从下半年开始,我市将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大规模地开展全市系列的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培训和学习,采用培训学习、参观、考察、讲座等形式,对全市有关人员进行大规模轮流培训,推进健全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切实提高我市群众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率和准确投放率,实现农村垃圾减量化。 群众疑问得到解答 论坛上,有群众冲着市自来水公司的负责人“诉苦”道:“为什么自来水呈黄色”。市民反映,有时自来水供水管爆裂经过抢修后,刚恢复供水时,家里水龙头流出的水是黄色的?有时供水管没问题,但有些水龙头一开,水也是呈黄色,有铁锈味,为什么?“这与水质无关,与管材有关。要解决这类问题最根本的是进行改管。”市自来水公司负责人解释,首先,供水管道因长年使用会慢慢产生氧化物,另外水中也会有部分沉淀物,当管道停用静止时,就会在管道内沉积,当恢复供水时,水流就会将这些管道内的沉积物带走。所以当供水管抢修后,初次打开水龙头时,管道内的沉积物会一同流出,看上去发黄,不过放水一段时间后,水就会变清,恢复正常。其次是与使用的管材有关,铸铁管或镀锌管等水管使用久了会生锈,致使管道中水的铁含量升高。多为晨起最明显,放一段水后,水质会有所改善。 还有群众提出“我市如何做好旅游景点的环境卫生”、“餐饮店的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等级有哪些”等问题,相关部门也一一详细解答。 本次活动由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主办,市文明办、中新镇承办,市卫生局、市城乡建设管理局、市旅游发展中心、增城自来水有限公司、增城日报社、市广播电视台协办。市文明办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动员市民参与环境卫生清洁活动,搞好公共场所环境卫生,清理居民小区、城中村卫生死角,教育引导广大市民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告别乱丢乱吐陋习,自觉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营造整洁优美、健康和谐的人居环境,为建设广州城市副中心,实现“挂绿湖 增城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