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滩镇吓岗村黄皮生产基地的部分黄皮树遭水浸。 荔城街桥头村一片冬瓜苗被暴雨打得七零八落。 石滩镇吓岗村一块玉米地受损严重。 石滩镇吓岗村一块芭蕉地里积水未排。 石滩镇吓岗村稻田成“汪洋”。 文、图/记者 张海聪 见习记者 思鉴 嘉敏 雪婷 昨日,记者深入荔城街廖村村、桥头村、西瓜岭村,石滩吓岗村等村庄了解到,近期我市连降暴雨,部分低洼地段农田农作物受损,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影响。 农作物受浸减产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荔城街廖村村、桥头村看到,农田、菜地留有水浸痕迹,部分菜地仍有大量积水没能及时排出,部分农作物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今年,我家种了4亩丝瓜,正常情况下我们每天都可以摘80斤到市场上卖。由于遇到了连日暴雨,丝瓜的收成受到了影响,现在每天20斤都摘不到。”该村村民廖伯告诉记者,受暴雨影响,今年丝瓜收成大打折扣。 与廖伯遭遇相同的还有廖村村的黄大婶,她告诉记者,她家种植了2亩番茄,本来可以有上万元收入,由于连日受雨水浸泡,番茄产量大打折扣,价格也由原来的1.2元一斤,变成了0.7元一斤,损失超过5000元。 在荔城街桥头村农田,记者看到,靠近路边一块约1亩的冬瓜田受到严重影响,农田里还有大量积水未排出,田里的冬瓜苗奄奄一息。据介绍,田里的冬瓜苗大部分已枯萎,不能正常开花结果,已结果的瓜也难以保住,估计损失达5000多元。 农田果园成汪洋 在记者走访的几个村庄中,受影响相对较严重的是石滩镇吓岗村。记者在该村发现,村庄前的大部分农田仍处于水浸之中,玉米地、稻田放眼望去就像一片汪洋。记者在村前的稻田停下,用木棍对田里的水位进行测量,发现竟有半米深。在玉米地里,一整片玉米都受到水浸,刚种下去不久的玉米苗也被暴风雨打伏,浸泡在水中。在黄皮生产基地,一片黄皮树也浸在雨水中。 据该村村委会负责人介绍,受连日暴雨影响,该村大概有160多亩玉米、水稻、黄皮受到水浸。“这些天连续暴雨,降雨量大,吓岗村地势较低排水困难,加上村庄周边的农田水利设施较薄弱,稻田水渠很多堵塞没能及时修复等是造成农作物受害的主要原因。”该村村委会干部表示,大雨过后,村民们都对农作物做了相应的拯救措施。希望相关部门能为村民修建农田排水系统,为农民解决暴雨带来的水浸问题,保证农作物收成。 暴雨致菜价上涨 从上周五以来,多场暴雨轮番侵袭我市。记者走访市内多家农贸市场了解到,受连日暴雨影响,无论是叶菜还是瓜类,价格普遍小幅上涨。 在荔城街兴发市场,青菜、茄子、西兰花等蔬菜的平均零售价分别为3元/斤、5元/斤、5元/斤,比上周平均上涨了0.5至1元/斤不等。蔬菜档档主张姨告诉记者,她出售的菜是从蔬菜批发市场批发回来的,因为连日暴雨,菜源供应相对紧张,批发价高了,零售价自然跟着上涨。“像茄子,下雨生长不了,供应量少了,价钱能不贵吗?如果这雨继续下的话,估计菜价还会继续上涨。”张姨说。 记者随机采访几位到市场买菜的市民,他们均对菜价上涨表示理解。“光是买蔬菜就已够呛了,我们家人较多,每餐蔬菜至少要2斤,按照目前这样的菜价,一天下来光是蔬菜就要十几元。2斤青菜,10元;3只灯笼椒,6元,这样就16元了。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天公不作美,连续的暴雨,菜价上涨也是正常的。”市民王小姐说。 农业部门支招防灾减灾 针对上述情况,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连日暴雨对我市农作物种植造成一定影响,农作物产量下降,导致菜农市民两头不得益,具体表现为:早稻前期生势差、生长量不足;荔枝、龙眼授粉受精不良、座果差、落果严重,产量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蔬菜生长受阻,产量下降,菜价居高不下。 该负责人还表示,天气转好后,农民要采取有力措施,抓好当前种植业生产管理,力争种植业生产前期不足后期补,确保上半年种植业生产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抓好早稻中后期田间管理,抓好早稻中后期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二是抓好蔬菜生产管理,加强夏季蔬菜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三是加强荔枝龙眼中后期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