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纷呈的群众文化活动。龙 凌摄 全面推进民生事业 不断提升幸福指数 社会服务管理着力改进。投入150多万元建设了新塘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在87个村(居)设立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统筹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大调解资源,形成了统一受理调处群众信访及矛盾纠纷、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大综治大调解工作平台;采取市、镇、村(居)、企业联动建设模式加大技防物防投入,普及推广“围院式”、“小区物业式”管理模式,推进了100多个封闭或半封闭围院式小区建设,群防群治体系不断完善;通过开展“人屋车场”、“平安亚运百日整治”、“深化新塘地区社会治安综合整治”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切实加强了社会综合治理,使新塘地区交通、治安秩序明显好转。 新农村建设成效突出。采取示范带动的方式,建成多个富有特色的新农村,探索出“拆旧建新”、“异地新建”、“扩新疏旧”三种新农村住房建设示范模式,西南、上邵等村的中心村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设立推荐就业奖励制度,采取免费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等办法大力实施全民创业就业工程,有效解决了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民生保障事业全面发展。投入5亿多元,完成了新塘中学、新塘示范性初中等中小学校舍建设和安全工程改造,启动新塘中心小学建设,实施“奖教奖学”激励措施,教育事业实现长足发展,该镇成为广东省第一批“教育强镇”;建成了市民文化活动中心、新塘图书馆、艺术长廊、历史名人浮雕廊和全镇村居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持续开展“文化下乡”、实施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成立新塘群众文化基金会,大大丰富了群众文娱生活,民间文艺活力竞相迸发,先后获得“广东省特级文化站”、“广州市文化先进镇”、“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建设了一批农村助残安居房,重建或改建了38所农村卫生站,新塘医院成功升级为国家二级综合医院。社会保障实现城乡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66%,全镇共有两万多人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两千多人办理了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险,全镇1500家低保户、434名农村五保孤儿均实现应保尽保;与此同时,不断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应急、宣传、科技、安全生产、武装及国防动员、统战、工会、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新塘环城路效果图 逐步转变政府职能 增强公共服务功能 政府工作模式改善创新。创建了广东第一家镇级“便民综合服务中心”,将社会事务性强的部门集中到中心办公,实行“一站式”办公,“六公开”办事,“一体化”服务,并在上邵等村企设立7个便民示范服务点,为转变政府职能打造了服务平台,拓宽了便民利民惠民渠道;同时,将流动人口、出租屋、计划生育、综治维稳、安全生产、劳动就业等工作下移到村居。全镇共有各类活动站、服务站、卫生站、文化站等行政和社会事务便民服务站点、综合服务中心以及公共服务中心193个,16个社区均设置了便民服务站,在扩宽政府服务功能的同时,有效提升了社会服务管理水平。 依法行政全面得到强化。通过建立行政工作律师审查制度,全面规范规划管理、工程招标、资金使用、合同签订等涉及依法行政的工作,有效减少了行政工作中的法律纠纷和相应损失。市检察院在镇设立监察工作室,该镇制定了《新塘镇依法治镇第四个五年规划》、《新塘镇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规定》、《新塘镇行政执法规范及过错追究处罚制度》、《新塘镇行政执法责任制考评办法》等制度,使行政监察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全面规范了行政执法行为。 机关作风建设不断加强。建立健全机关管理考核机制,深入开展机关作风整顿和“机关服务年”等活动,干部队伍的工作效率不断提高,执行能力明显增强。同时建立了增城市第一个镇级政府网站,在网上开通镇长信箱,全面推行了政务公开、办事公开,充分发挥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和特聘监察员以及广大群众的监督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