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迳村美丽乡村建设要切实发挥示范作用 罗思源在霞迳村了解美丽乡村建设推进情况。 (记者雷海泉/文 蓝健/摄)11月9日上午,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增城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罗思源到中新镇就该镇的经济社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和“散小乱”养猪场规范整治等工作情况开展调研,协调解决该镇在近期工作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罗思源强调,下阶段,中新镇要进一步加强班子建设,提高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水平,充分发挥地缘优势,促进地区加快发展。霞迳村美丽乡村建设要切实在基层党组织建设、村风民风、村容村貌、村民生活水平、建设模式以及管理制度等六个方面,为增城市乃至广州市其他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起到示范作用,努力形成美丽乡村建设的“增城模式”。市相关部门、市府办和中新镇相关负责人陪同调研。 罗思源一行首先来到中新镇霞迳村,现场察看了该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推进情况。霞迳村是我市2012年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又是广州市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广州和增城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霞迳村的美丽乡村建设,今年以来,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先后两次深入霞迳村督导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广州市副市长,增城市委书记曹鉴燎也多次到现场指导推动工作。 当日,罗思源到该村察看了泥砖房拆除情况和新建的农民公寓建设情况。“新房与新房之间的前后间距有多大?”看着一排排崭新的农民公寓,罗思源向相关负责人问道。在得到了明确答复后,他指出,霞迳村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要在结合本村实际和合理科学使用土地资源的基础上,在建房、修路等方面形成一定的建设标准,为其他试点村提供借鉴,切实发挥作为广州市级试点的示范作用。罗思源还察看了该村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古祠堂。由于村里的人口逐渐迁出,该祠堂已基本被荒弃。罗思源要求镇村两级要尽快启动祠堂的修复工作,传承好历史文化传统,营造该村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同时,可将该祠堂空间资源,为村民提供文化活动场所,丰富村民的文化休闲活动。 随后,罗思源一行在中新镇政府会议室举行座谈会,听取了中新镇今年以来全镇经济社会发展、霞迳村美丽乡村建设和“散小乱”养猪场规范整治等工作情况的汇报。据介绍,今年1-9月,中新镇全镇工业总产值101.68亿元,同比增长22.55%,规模以上产值79.19亿元,同比增长22.83%,全镇经济实现了平稳发展。在霞迳村美丽乡村建设方面,目前已完成投资超过740万元,完成了项目整体规划、施工图则、泥砖房拆除安置等设计和方案,内容涵盖房屋外墙院整饰、排水、排污、垃圾环卫系统、道路建设、农民公寓和安置房等,各项工作正按着规划方案稳步有序推进。在规范整治“散小乱”养猪场方面,目前已有458家“散小乱”养猪场签订了限期关闭和清拆承诺书,签订率达98%,关闭和清拆了猪场91家。 罗思源对中新镇今年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重点工作开展情况予以肯定。他指出,中新镇委、镇政府全体班子成员队伍的精神状态好,工作有思路、有成效,确保了中新镇今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平稳态势,尤其是霞迳村建设和“散小乱”养猪场整治方面成效显著。 罗思源强调,下阶段,中新镇一是要进一步发挥地缘优势,促进地区加快发展。他说,中新镇地缘优势很明显,西边与萝岗区接壤,北面是我市环境优美的生态保护区,南部是商业繁荣和工业发达的新塘地区,周边地区发展迅速,中新镇要主动接受周边地区发展的辐射作用,抓住机遇,促进中新获取新发展。二是要利用好“三旧”改造政策,加快美丽乡村建设。要通过推进“三旧”工作,增加农村建设用地,为引进市场机制,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供条件,同时,要通过“三旧”改造不断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在这过程中,要让村民充分了解“三旧”改造工作的作用,让村民积极支持和参与“三旧”改造工作,共享改造成果。三是要加强社会服务管理。要从完善社会服务管理的体制机制上出发,让社会服务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立社会服务管理的长效机制。四是要加强班子建设。镇班子成员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创新观念,结合实际,进一步提高工作标准,确保工作高水准开展。 罗思源对霞迳村美丽乡村建设十分重视,就如何有效推进霞迳村美丽乡村建设,他强调,作为广州市级试点,霞迳村美丽乡村建设要在以下6个方面起到示范作用:一是基层党组织建设。要有健全的基层党组织,在健全基层党组织的过程中,关键要通过吸收年轻党员和形成制度化的组织活动,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二是村风民风营造。要创新形式,通过相关措施和举办相关活动,引导村民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高雅的品位,打造纯朴的村风民风。三是村容村貌建设。要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企业主唱”原则推开各项村庄建设工作,让村庄体现生态、休闲、智慧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四是村民生活水平。要借本次建设机遇,结合村庄实际,引进优质项目,确保村集体和村民个人收入持续增收。五是建设模式。要善于总结建设经验,结合本村庄的特色,形成独特的建设模式,为其他试点提供借鉴经验。六是管理制度。要建立有效的村庄管理制度,并充分发挥当地村民的主体作用,让村民参与到各项建设的管理工作当中,确保各项建设持续发挥效应,让村民长期享受建设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