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村村民活动中心。 (记者李丽斐 通讯员吴国威文/摄)修路、建公园、二次改水,引进产业项目,拓宽农民致富渠道……自扶贫开发一年半来,广州市番禺区钟村街在对口帮扶派潭邓村村中,出实招、办实事,使村容村貌发生了令人欣喜的巨变。 “多亏钟村街的帮扶,我们村才有这么漂亮的村民活动中心,现在终于建成了,我们大家都很高兴,以后带亲戚来看也觉得有面子!”58岁的村民黄银带兴奋地说道。再过半个月,这座建筑面积250平方米,集办公室、调解室、村民议事室、农家书屋、老年及青少年文娱中心等于一体的村民活动中心就可以投入使用。谁会想到,半年前,这里还只是一片破烂、狼藉的荒地。 在扶贫开发中,钟村街坚持文化扶贫与物质扶贫两手抓。“没有扶贫之前,我惟一的娱乐就是坐在门口晒太阳,村里的小孩也没什么娱乐活动。”一位60多岁的老人说。面对村民文化生活匮乏的情况,钟村街在邓村建起了休闲健身广场、文化长廊、篮球场、村民活动中心等场地和设施,满足了村民对文化生活的渴望,大大改变了村民的精神面貌。 治贫先治愚。邓村注重将村民“要我脱贫”的思想逐步转变为“我要脱贫”。贫困户何耀葵家里有两个女儿在读书,平时偶尔打打散工,“等靠要”思想严重,一心想靠帮扶单位“关照关照”。驻村干部郭东旗三番四次上门向其灌输自力更生的思想,为他夫妻俩在村里引进的苗木基地里找到了稳定的工作。现在,夫妻俩月工资收入超过3000元,家庭年稳定收入达到4万元,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扶贫开发给村里带来新气象!”村支部书记周沛林说,“无论村容村貌、生产生活条件还是村民的精神面貌,都比帮扶之前有了很大的改善!”帮扶之初,帮扶单位与村“两委”商量,确定了村的发展方向:引进产业项目,促进农村发展,保障农民增收;努力改善村容村貌,构建美丽乡村。经过驻村干部的牵线搭桥,邓村村建起了土鸡养殖场,引进了苗圃基地及木制品加工厂。在帮扶之前,邓村村的村集体收入基本为零,贫困户人均年收入只有3000元左右。经过一年半的帮扶后,村集体收入跃升到40.8万元,扶贫户人均年收入超过了1.3万元;总投资合计366万元的32个惠民项目相继完工或紧张施工,村容村貌实现“华丽转身”。邓村村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有滋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