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家园 首页 公共资讯 查看内容

万庆良率队到我市霞迳村 调研美丽乡村建设

2012-10-23 13:40| 发布者: 增城家园| 查看: 1702| 评论: 0|来自: 增城日报

摘要: 创造美丽乡村建设的增城模式 万庆良(左二)在霞迳村了解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情况。 (记者雷海泉/文 凌云/摄通讯员史伟宗)昨日下午,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到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增城市中新镇霞迳村 ...

创造美丽乡村建设的增城模式



[attach]293532[/attach]


万庆良(左二)在霞迳村了解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情况。



    (记者雷海泉/文 凌云/摄  通讯员史伟宗)昨日下午,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到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增城市中新镇霞迳村调研,研究部署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广州市委常委、广州市委秘书长陈国,广州市副市长、增城市委书记,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曹鉴燎,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增城市委副书记、市长叶牛平,增城市领导王建平、聂磊、邬卫东、广新力,以及广州市有关部门、增城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调研。

    今日的霞迳村,与今年6月万庆良在该村古榕树下上党课时相比,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围绕这株350多年的古榕树新建的榕树公园已成为村民休闲的好去处;古庙、古村、古井、古祠堂、2公里长的景观路通过修缮整理,古村风情风貌得以再现;农民安置区、农村污水项目、村民活动中心、道路和排水排污管道建设、垃圾分类处理池等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服务正加紧推进建设。镇村干部告诉万庆良,为尽快取得村民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解和支持,增城市领导专程到霞迳村,与村民促膝长谈,最后,一位之前坚决反对的村民紧握着曹鉴燎的手说:“曹书记,你用一个半小时就打通了我的思想!”听到这儿,万庆良高兴地点头肯定。他说,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目的就是为了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增加农民的收入、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最终受益的还是村民自己。这个认识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我们的干部就应该要深入基层、走进乡间,与村民打成一片,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这样群众就没有解不开的结,也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在霞迳村规划展板前,万庆良一行认真听取当地负责人的介绍,当了解到霞迳村准备把农民的旧房宅基地作为资本,入股到在该村发展的企业,农民每年能得到分红,而且30年后土地仍然归还农民的做法后,万庆良当即指出,这样就对了,我们建设美丽乡村,其根本就是要保证农民增收,脱离了这一原则,就不是真正的美丽乡村。在霞迳村功能分布规划图前,万庆良停下脚步仔细观看,并不时询问村干部,当得知该规划图将长期放置在村里显著位置和村委会时,万庆良高兴地说,这才是真正的规划进村,让每一个村民都了解熟悉,这不仅有利于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落地,还为今后村民监督违法建设提供了条件,有了群众的监督,违法建设的查控将更加有力、有效。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增城市、中新镇、霞迳村对口援建单位、广州市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分别就美丽乡村建设情况作汇报;广州市直有关单位负责人就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最后,万庆良作讲话。

    万庆良首先对增城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他说,增城市按照广州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建设广州城市副中心的目标,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一体发展的突破口,确定了28个创建试点村,并于今年启动了中新镇霞迳村等10个首批试点村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各项工作,美丽乡村建设扎实开展。主要体现在“六个好”。一是科学决策好。以农村的自然条件为基础,因地制宜进行科学统筹、科学谋划、科学决策。二是群众参与好。广泛发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三是村庄规划好。结合村庄的资源条件和生产生活特点,将试点村划分为农民居住区、生态旅游区、现代农业区、产业发展区等功能区,合理布局发展空间,为村庄发展绘制了美好蓝图。四是工作落实好。用四个多月的时间,狠抓工作落实,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五是开局效果好。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美丽乡村建设全面铺开,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各项建设工作有序推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六是思路模式好。坚持分类指导,把行政村划分为建成区的城中村、规划发展区的农村、生态发展区的农村分类进行建设美丽乡村;积极创新工作模式,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入投资主体参与建设,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村民主体、企业主唱”的美丽乡村建设新路径。下一步要认真进行总结完善提升,力争创造美丽乡村建设“增城模式”。

    万庆良强调,美丽乡村建设是推动城乡一体发展、增加农村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的突破口,是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建设低碳经济、智慧城市、幸福生活美好家园的重要抓手,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新课题、新挑战,需要全市上下高度重视、科学指导、统筹规划、重点突破、全面推进。接下来,各区(县级市)要进一步强化思想共识,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要于近期内亲自检查各自的美丽乡村建设情况,进一步推动这项工作。具体要抓好六个方面:一是村庄规划。美丽乡村建设的村庄规划工作是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的首要体现,要引导群众、企业、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全市26个试点村庄规划要力争在11月底前通过各区(县级市)政府审批,并尽快付诸实施。要挑选一些优秀的村庄规划进行大力宣传,为其他村的规划提供参考、借鉴。二是农民增收。增加农民收入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和最根本目的。要指导各村依靠各自的资源、生态、区位、水利等条件,积极发展旅游、商业、文化、休闲、生态等特色经济,争取每个村都能形成一至两个主导产业。要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并帮助就业。积极谋划把农民的房屋、土地等资产变成资本,增加农民收入。三是优化环境。要大力推进“七化”工程(道路通达无阻化、农村路灯亮化、供水普及化、生活排污无害化、垃圾处理规范化、卫生死角整洁化、通讯影视“光网”化),以及公共服务“五个一” 工程(一个不少于300平方米公共服务站、一个不少于200平方米文化站、一个户外休闲文体活动广场、一个不少于10平方米宣传报刊橱窗、一批合理分布的无害化公厕),加强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广州市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进一步研究制定相关工作标准,积极推进打造星级美丽乡村。四是传承文化。文化是建设美丽乡村的灵魂,要把岭南文化作为重要元素进行谋划。市、区(县级市)各相关部门在推进文化建设时,要重点加强农村文化设施、文化人才、文化场所建设,让美丽乡村既有田园风光,也有生态景观,更有文化气息、文化品味。五是形成合力。广州市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牵头统筹,明确美丽乡村建设各试点村的牵头单位、参与单位和工作要求,加强结对帮扶。市、区(县级市)国土、规划、工商、旅游、文化、财政、水利、交通、电力、园林、环保、城建、教育等部门要加强政策指导,合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特别是要确保资金支持,市级财政安排每年不少于30%的涉农资金、区(县级市)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40%的涉农资金集中用于美丽乡村的项目建设。六是机制建设。各区(县级市)要从完善领导机制、群众参与机制、市场准入机制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打造可看、可学、可用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在全市发挥示范、带动、引领作用。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最新评论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