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潭敬老院 生态产业持续发展 贫困村经济实力明显壮大 自开展扶贫开发工作以来,各帮扶单位充分发挥本单位的资源优势,按照“一村一策”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各种产业发展模式,发展“一村一品”,推动生态产业大发展。目前,北部三镇以“公司+基地+技术+贫困户”、“公司+农户合作社+种养大户+贫困户”、“公司+农户+市场”以及“公司+农户+基地”等产业发展模式,有力地推动了北部的产业发展,以派潭镇的刘家村淮山基地、双合寮花卉种植基地,小楼镇的西境村冬瓜菜心基地、青迳村养龟培训基地,正果镇的庙尾火龙果和贵妃鸡基地、麻冚村金银花种植基地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现代农业种养产业正蓬勃发展,增强了贫困村的“造血”能力,有力推动形成了长效脱贫机制。 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164个贫困村已有137个实现脱贫,2011年全市164个贫困村的村集体收入平均为21.67万元,同比增长85%。其中北部三镇的81个贫困村2011年的村集体收入平均为22.07万元,同比增长171%。 民生保障全面落实 贫困人口持续脱贫 在发展生态产业、保障村集体收入、开拓农产品长效增收渠道开发扶贫的基础上,我市多渠道筹集资金,整合资源,进一步提高保障扶贫的水平,全面落实民政、养老、医疗、教育、就业、住房等“六大保障”措施,解决了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为稳步脱贫提供了制度保障。 通过一年多的帮扶,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3397户扶贫类贫困户11915名贫困人口中,已有2771户扶贫类贫困户9541名困难人口达到了脱贫标准。全市贫困户的增收水平有了较大增长,2011年全市扶贫类贫困户的年人均收入达到了6802元,比2010年3846元增加2956元,增长77%。其中北部三镇888户扶贫类贫困户的年人均收入达到了8889元,比2010年3594元增加5295元,增长1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