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家园 首页 公共资讯 查看内容

广州番禺区沙湾镇大力帮扶派潭镇佳松岭村

2012-7-18 13:41| 发布者: 增城家园| 查看: 1610| 评论: 1|来自: 增城日报

摘要: 立体帮扶 成效显著 村民在红葱农业示范基地劳作。 (记者李丽斐 通讯员吴国威文/摄)全村所有扶贫户2011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4862元;发展村集体“造血”项目后,村集体收入从1.3万元跃升到31.3万元;路灯成排 ...

立体帮扶 成效显著



1.jpg


村民在红葱农业示范基地劳作。



    (记者李丽斐 通讯员吴国威文/摄)全村所有扶贫户2011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4862元;发展村集体“造血”项目后,村集体收入从1.3万元跃升到31.3万元;路灯成排、道路通畅、村容整洁……过去贫困落后的派潭镇佳松岭村,如今已实现了“华丽转身”。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作为该村的帮扶单位,先后筹集帮扶资金1600多万元,在派潭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用于帮助佳松岭村发展集体经济项目、贫困户脱贫项目、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为贫困村、贫困户“输血”和“造血”,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造血”项目多元化

    没有产业的支撑,就没有贫困村的发展,农民脱贫致富就成为空谈。在帮扶中,沙湾镇注重捆绑资金、瞄准市场,在佳松岭村布局了红葱农业示范基地、高压配电房、村综合大楼出租等“造血”功能强劲的中长期产业,形成了农业、工业、商业多层次的立体帮扶格局。一是农业帮扶。沙湾镇投入35万元,对占地127亩的丢荒农场进行开荒,引入农业投资商经营,将农场打造成以种植红葱为主,其他高效益经济作物为辅的农业示范基地,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带动佳松岭村发展“一村一品”主导产业。该农业示范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带来2万元的管理费收入,还能广泛吸纳村民就业、带动村民种植红葱,将佳松岭村打造成名副其实的红葱专业种植村。二是工业帮扶。引入广州市柏嘉木业公司投资2000万元建立木制品工厂,为村民提供了近200个就业岗位,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沙湾镇斥资100万元,在佳松岭村改造配电房安装1600KVA专用变压器,返租给木制品厂,既使村集体连续16年每年至少获得11万元以上的租金收入,又解决了村长期电压不稳的问题。三是商业帮扶。斥资60余万元为村建设综合大楼,利用旧的村委大楼作为商业出租,每年能为村集体带来3万元左右的租金收入。

整村推进换新颜

    在扶贫开发过程中,沙湾镇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推进整村扶贫开发,不断改善佳松岭村村容村貌,完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投入153万元,对涉及7个自然村共3.3公里的村道进行硬底化,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争取上级资金174万元,安装232盏路灯,照亮了9.28公里村道,使群众夜间出行更有安全感;投入280万元,对村内1000亩农田进行标准化改造,提高农田机械化耕作水平;还有二次改水、自然村通自来水、修缮学校、修建文体卫设施等等……点点滴滴都让村民记在心上,让村民切切实实享受到扶贫开发工作带来的实惠。

建机制强班子增活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级班子思想、作风是否过硬,是搞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为充分调动村干部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其责任感,沙湾镇针对佳松岭村的实际,在派潭镇有关部门的协助下,制定了《番禺区沙湾镇帮扶派潭镇佳松岭村抓好班子建设的实施方案》,为村党支部完善了“三会一课”、廉洁自律、党务公开、支部学习等制度,增强村党支部的核心领导能力和执行力。同时,出台了《番禺区沙湾镇帮扶派潭镇佳松岭村抓好村民自治制度建设的实施方案》,在贫困户的确定和扶贫项目的选择上,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调动了群众主动脱贫的积极性。


鸡蛋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獨白丶情歌 2012-7-18 12:40
增城甘有钱通地铁起广场,做乜都要人帮扶噶呢。求解[s:117]

查看全部评论(1)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