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 默默耕耘 陈东红(右)深入贫困户家中调研。 记者 杨永红 文/摄 初见陈东红,黝黑的皮肤,一身休闲的装束,正专心致志地与村干部一起在基地察看黄秋葵的生长情况。正果镇大冚村村民说起驻村干部陈东红,无不竖起大拇指:“他是一个非常实干的干部!” 工作踏实 积极开展帮扶工作 2011年,根据广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广州市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部署和安排,天河区沙河街对口帮扶大冚村,陈东红由于工作踏实,工作经验足,能独当一面,被单位选派为驻村干部。 “初到大冚村,看到贫困户生活得如此艰难,当时就下定决心,要切切实实做点事情,帮助他们改变这种状况。”陈东红说。扶贫工作开展初期,陈东红以“一户一法”为出发点,希望开展多形式的帮扶工作帮助贫困户脱贫。但通过深入调研,了解到大冚村22户贫困户基本都是年老体弱、或单亲、或成员有残疾的家庭,需要在家照顾老少,文化水平也偏低,不具备外出创业的条件,帮扶方式方法很受局限,较适宜发展种养式帮扶。 于是,陈东红多次召开扶贫工作座谈会,建议村民发展种养,在充分征求贫困户意见后,最终确定统一养殖三黄鸡,帮助贫困户通过自身努力奋斗,实现脱贫。由于大鸡苗抵抗力强,为降低风险,提高效益,陈东红建议选择选购大鸡苗给贫困户养殖。为切实减轻贫困户的养殖负担,陈东红还按照每天每只鸡2两谷物的份量,配发给养殖户4个月的谷物饲料。通过放养三个月,鸡苗由饲料鸡“变身”成为走地鸡,身价从4.5元/公斤升到10元/公斤。2011年11月初,20户贫困户所饲养的1700只鸡陆续上市,为贫困户实现销售收入23万元,利润8万元,人均增收2556元。 经过一年的帮扶,2011年,大冚村受帮扶的贫困户(帮扶类)年人均收入8887.67元,脱贫率达100%。面对生活的改善,贫困户笑开了颜,陈东红也为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而感到欣慰。 多做少讲 帮扶村基础设施建设 面对大冚村基础设施差等状况,陈东红总是用行动说话,对村的基础设施和办公设施建设进行认真规划,默默地为群众办实事。 一是在沙河街的帮扶下,投资7万元,修整村道和桥梁。二是为让村委更好地为村民服务,方便村民办事,争取帮扶单位支持投入8万余元,为村购置全新佳能复印机和联想电脑各一台,办理两年包年ADSL上网,购置环卫设施一批等。三是协调社会热心人士出资20万元,捐建村道路灯22盏。四是不辞劳苦,积极协调供电部门投入34万元为村安装新增容变压器,解决长期困扰村民用电负荷不足问题。一系列的举措,切实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受到村民的一致好评。 今年,陈东红还积极争取帮扶单位支持,拟为村整体规划建设一个1000平方米的村文化体育广场,为村民休闲健身提供一个好去处。 敢闯敢拼 带领大冚村自主创业 贫困户帮扶等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同时,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成为了他和村干部反复讨论的话题。原来,自2011年3月开展扶贫工作以来,陈东红就和大冚村委干部一起,深入分析研究,先后提出了3个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包括村木材加工厂、村农家乐、村油茶种植),但从环境政策、市场行情、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全面论证后,都被一一否定了。 直至2011年10月下旬,他和大冚村委干部终于达成一致意见,明白到要摆脱困贫,必须自主创业。于是他们结合村实际,在利用村的农田资源上做文章,成立村蔬菜种植合作社,并种植100亩黄秋葵作为村集体“造血”项目,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并以此带动村民一起种植,脱贫致富。百亩黄秋种植项目计划投入49万元,由扶贫资金投入30万元,村集体自筹19万元。目前,该项目已累计投入42万元。 “我们从去年11月份就开始租地、规划、整地等前期工作,今年3月开始育苗,3月28日完成苗移植大田工作,目前100亩黄秋葵长势良好,其中先种的30亩已上市销售,目前市场零售价5.5元/公斤,批发价3-3.5元/公斤。预计今年全年产值将达125万元,实现利润35万元。”陈东红说。 据了解,黄秋葵种植基地的土地是通过租用村民农田的形式解决,租金每年可为村民增加9万元收入。工作板房、整地等工程建设开支11万元,全部由村民承接,也有效增加村民收入。由于基地种植面积大,基地还吸纳了10名村贫困户就业,每人月固定工资收入1500元,平时主要负责除草、剪枝、摘果等日常工作。据悉,今年黄秋葵基地,仅劳务支出工资就将达10.7万元,有效地保障了贫困户增收,项目取得良好社会效益。 不折不 克服各种困难 创业之路,难免遭遇挫折。今年3、4月份,持续阴冷天气。那时黄秋葵正值育苗阶段,育苗工作遭遇挫折,苗被冻死一半,村委干部信心也受到了打击,村支委副书记提醒陈东红:“一开始苗就冻死了这么多,是否还继续下去?”这时,他顶住压力,对村干部说道:“不勇敢拼博,哪来成功?”于是,陈东红带领村委干部一齐下田,补育幼苗,终于按计划完成了苗移植大田工作。 4月下旬雨水较多,由于基地排灌系统排水不及,水涝情况比较严重,苗比较矮小的,几乎都淹在水里。幸好大家并没有放弃,而是积极采取措施,完善排灌设备,最终保住了幼苗,但被水淹过的幼苗,却又出现了细菌感染、虫害、叶子发黄等问题,再一次揪住了大家的心。由于村民农业知识和技术都比较薄弱,只好将出现问题的幼苗样本送到经销商处,通过对幼苗进行化验、诊断,并对症下药,及时化解了危机。 按照计划,5月份黄秋葵将会陆续上市,要是到时候没销路,那摘下来的黄秋葵只有倒掉,整个种植项目将彻底失败。面对黄秋葵的销售问题,他与村干部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销路问题,在4月初就制定联系销售业务工作方案,并亲自带领村委干部到广州、佛山、深圳、东莞等地农批市场、超市和高级宾馆酒楼,最终解决了黄秋葵的销路问题。 在陈东红和村干部的努力下,经过艰苦摸索,黄秋葵种植基地的生产经营目前已逐渐走上了正轨,为村集体、村民带来了可观收益。由于黄秋葵冬季价格高,批发价能达12.5元/公斤,经济效益好。下一步,大冚村将进行反季节种植黄秋葵,计划在今年11月,搭建大棚35亩,发展反季节种植;另外将采取向村民免费派发种子,提供技术指导,保底价回收果实等方式,发动村民跟种,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目前,在黄秋葵基地带动下,已有村民跟种,种植面积达300亩,村集体经济项目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