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家园 首页 公共资讯 查看内容

派潭文化站: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丰富群众生活

2012-3-27 11:36| 发布者: 增城家园| 查看: 1599| 评论: 1|原作者: 积极|来自: 增城日报

摘要: 派潭镇文化站。 文、图/记者周影红 张海聪 派潭镇是我市北部最大的山区镇,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在着力发展旅游产业的同时,更是巧借扶贫开发的东风,由番禺区投资300多万元,进行派潭镇文化站的升级改 ...

1.jpg


派潭镇文化站。



文、图/记者周影红 张海聪

    派潭镇是我市北部最大的山区镇,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在着力发展旅游产业的同时,更是巧借扶贫开发的东风,由番禺区投资300多万元,进行派潭镇文化站的升级改造,积极推动镇区文化设施建设,不断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致力于将派潭打造成一个文化强镇。昨日,记者走进派潭镇,了解升级改造后的派潭镇文化站给群众带来的实惠及该镇文化建设情况。

派潭镇文化站换新颜

    派潭镇文化站位于镇圩文市路1号,派潭广场侧边,是派潭镇开展综合性文化体育活动的中心。文化站辖35个村社区文化室,拥有10支业余文艺、体育活动队伍,并指挥、联系10多个民间艺术团队。在派潭广场,记者看到了派潭镇文化站的新业务楼——一幢具有时代气息的三层高小洋楼,褐红色与白色相间的外墙,与派潭广场融为一体。“前几年,派潭镇文化站的业务用房面积不足500平方米,设施较为落后。后来文化站升级改造被列为我市扶贫开发(名镇名村)建设项目之一,由番禺区于2011年投资321.08万元,整合文化站西侧的房屋,改建楼房,整饰外墙,完善功能设施,并于2011年12月31日完成整体工程。”派潭镇文化站工作人员蓝国辉告诉记者,“经过升级改造后的文化站,站舍建筑面积为2210平方米,功能设施齐全,各功能室面积均达30平方米以上。”

    随后,在蓝国辉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派潭镇文化站。“文化站一楼设有少儿活动中心、乒乓球室、舞蹈排练室;二楼设有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图书阅览室藏书20000多册,电脑9台;三楼设有书画展览室、综艺活动培训室、山歌曲艺排练室。”蓝国辉向记者介绍说。

    “升级改造前的文化站非常破旧,活动设施简陋,图书破旧不堪,报刊数量少。改造后的文化站基础设施已较为完善,群众的文化生活因此更加多姿多彩。”派潭镇居民张方说。在附近居住的温大哥也表示:“文化站经过升级改造后,环境变好了,我经常到文化站看书、打乒乓球,娱乐活动增加了不少。”

2.jpg


居民在焕然一新的乒乓球室“切磋”球技。



3.jpg


升级改造后的图书阅览室宽敞明亮。



文化工作蓬勃发展

   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窗口,乡镇文化站是密切联系广大农村、活跃农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纽带,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弘扬先进文化的前哨阵地。据派潭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派潭镇非常重视文化建设,近年来提出了“旅游富镇,文化强镇”的战略目标,紧紧围绕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特色镇和北部中心镇的两大目标,坚持把文化工作列为镇中心工作来抓,制定了派潭镇公共文化发展长远规划,不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自筹资金1000万元新建一个占地10000平方米的派潭文化广场,包括舞台文体健身区、儿童活动区、曲艺演奏区等,配备有300平方米的表演舞台,25平方米的户外LED彩色显示屏1台,15米高的广场大灯4盏,可同时容纳2万人举行大型活动。

    在加大文化设施建设投入的同时,派潭镇也注重培养文艺工作人员,加强文化队伍建设,聘请了11名兼职文艺辅导员,配备了7名文化站专职工作人员,成立了各种文体活动团队,包括广场舞蹈队、农村数字电影放映队、客家山歌队、醒狮队等9支文艺骨干队伍,500多人一直活跃在各种文化活动场所。

    同时,派潭镇还充分利用各传统重大节日,组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连续4年举办广州增城登山旅游节、举办首届派潭镇白水寨番薯美食节、2010年成功协办广州亚运会飞碟比赛等。此外,派潭镇还结合本地实际,创编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其中客家山歌《和谐夫妻》在广东省第二届民间歌会中获得铜奖。通过镇、村和各文艺工作人员的努力,派潭镇文化工作得到了各方的肯定,于2009年荣获“中国十大文化休闲旅游镇”称号,2010年派潭镇文化站被评为“广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突出贡献单位”,四年来获得增城市级表彰、奖励10次。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超级大大只 2012-3-27 11:40
5位,临时群众···[s:81]

查看全部评论(1)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